9月7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下稱上期能源)原油期貨SC1809合約順利完成交割,交割量共計60.1萬桶原油,交割金額2.93億元(單邊),交割結算價488.2元/桶,較3月26日開盤價440.0元/桶上漲10.95%。首批用于交割的期貨原油分布于三家指定交割倉庫,分別為大連中石油保稅庫、中石化商儲公司舟山分公司冊子島油庫和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責任公司湛江分公司保稅庫。
SC1809合約從上市交易至摘牌共計110個交易日,按單邊統計,總成交898.25萬手,成交額4.32萬億元,單日成交量平均8.17萬手,單日成交金額平均393.18億元。8月31日是SC1809合約的最后交易日,9月3日買方申報買入意向、賣方提交標準倉單;4日上期能源配對并分配標準倉單;5日買方交貨款、收票據,賣方收款;6-7日賣方提交票據,整個交割流程順利完成。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瀛蛟對記者表示,從參與過程來看,交割機制比較順暢。原油期貨保稅交割與進口資質和配額沒有直接關系,很多企業對期貨交割制度還不太了解。參與首次交割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熟悉結算交割制度和流程,為今后更好地運用原油期貨管理價格風險和服務生產經營積累經驗。
國際市場對上海原油接受度不斷加深
原油期貨自3月26日上市交易以來,市場運行整體平穩,市場參與者穩步增加,各業務環節運作銜接順暢,業務流程已全部走通,功能發揮效應逐步顯現。
從市場規模來看,截至9月7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1180.82萬手,成交金額5.77萬億元。單日成交量平均10.27萬手,最高達到20.50萬手;單日持倉量平均1.50萬手,最高達到2.36萬手;單日成交金額平均501.66億元,最高達到1086.45億元。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國際機構都對上海原油期貨高度關注并進行了客觀公正的分析。
從市場價格來看,上海原油期貨價格略高于布倫特原油,處于合理區間內,并與布倫特、WTI、阿曼等國際主流價格相關性良好,既體現出國際市場價格大趨勢,也能有自身相對獨立行情走勢,反映中國和亞太地區的供需關系。同時,上海原油期貨與瀝青等石化類期貨品種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
從市場參與來看,目前,原油期貨開戶已超3萬,其中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為主的特殊單位客戶占比15%,表明企業資產管理對我國原油期貨的強烈需求。已有國有石油公司與跨國石油公司簽署了以上海原油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長期供貨合同。境外客戶的參與程度不斷加深,國際交易者持倉量占比從上市2個月時的5%提升至目前的15%左右。
此外,上期能源穩步推進境外注冊,于2018年3月15日完成香港自動化交易服務(ATS)注冊,穩步推進新加坡RMO注冊,并完成32家境外中介機構備案。上期所已在新加坡設立了境外辦事處,今后還將在其他地點陸續設立境外辦事機構。
首個國際品種首次交割:充分準備
充分應對首次交割,上期能源組織了“全方位、全環境、全環節”的模擬交割演練,就演練中發現的問題重點突破;高度重視倉單生成的全流程管理,積極配合海關等有關執法機構落實期貨監管政策,指導首船期貨原油順利入庫并督促交割庫開展消防安全檢查;針對不同層面的市場參與者、監督者,全面開展交割業務培訓工作;深入研討優化倉單分配原則,及時開展原油期貨非標準倉單期轉現業務,滿足實體企業個性化的交割需求,有效彌補標準倉單集中交割的局限性。
上期能源表示,上市以來成績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原油期貨合約、基本運行制度、國際化制度、跨境監管的設計和技術系統對接等方面已經經受住了市場的初步檢驗。但是市場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市場的成熟和功能的發揮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培育過程。原油期貨自上市以來成交較為活躍,但與歐美成熟品種相比仍存在差距。原油期貨功能的進一步發揮,還需要市場進一步成長、境外參與度進一步提升、流通性和持倉規模進一步增加。這些都需要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呵護,穩步培育市場發展,維護市場公平秩序。
原油期貨指定交割倉庫中國石化(行情600028,診股)集團石油商業儲備有限公司處長陳捷對記者表示,“我們交割倉庫的原油倉單有幸被客戶用于首次交割,是對我們期貨業務能力的極大考驗,好在交易所已經在交割業務規則和倉單系統方面做了培訓,公司從領導到油庫一線員工都高度重視期貨倉儲業務,嚴格按照期貨要求為客戶做好全方位服務,積極配合期貨油輪的靠泊裝卸作業,切實履行確保原油在庫儲存過程中的數量、品質及安全等職責。相信,隨著上海原油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客戶參與進來。”